« 网络调查的价值 | Home | CSS Hack实现IE6、IE7、IE8兼容 »
June 18, 2009
公交站牌的演化
最近发现上海街头出现了一种新的公交站牌,样子和香港的公交站牌很相像。虽然不知这是第几代的公交站牌了,但是从UCD的角度来看,似乎比记忆中的老式站牌前进了一大步。
从小到大,记忆中的公交站牌都是这个样:
高高的金属柱,辐射状伸出,大约40-50cm,一面为到站,背面为线路站点。但是一般观看距离为距立柱30-70cm,感觉高度略高。但是,站位距离稍远,则背面的线路站名看不清楚了--我不得不承认,本人戴镜视力貌似不足1.2。
根据人体工学原理,人体的最佳视觉区域是在人的水平视线高度以上20cm、以下40cm之间的60cm宽的区域内,当然一些大型的展示设计会将范围调到高度在80cm~250cm之间的区域,但是考虑到站牌的大小和字体大小限制,又不适合250cm的高度对于一个165cm的人而言,仰头的动作将会非常吃力。但是一旦高度降低,伸出的铁牌尖角对于经过的路人也是很危险的。
后来大量灯箱站牌的出现对视觉高度是一种改善。灯箱正面背面分为两个区域,上面是站名,下部区域是同站的所有公交线路列表。每条线路各占一行,依次自上而下排列。在各自的行中,有线路站名,其中本站名以红色带背景色标示。最下部有文明公约之类的作陪衬。
这种灯箱站牌有几个好处,不仅解决了仰视辛苦的问题,尤其是夜幕光线不佳的情景。站牌背面有些安装了液晶电视,播点新闻、娱乐、生活、甚至广告。此外,灯箱的正面就是一广告,经济头脑可见一斑。有些线路还曾开通了目前到站的红灯指示,乘客可以知道等候的车最近一辆到达了哪一站,估计还需等待多长时间,不过这些高端服务开通的少,被破坏的多,遗憾。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一旦某个站点只有一辆公交线路,这么大的站牌,占地较多,相对成本就高了。
最新的站牌也是围绕一根立柱,不过是封闭包裹着立柱,而不是辐射伸出。目测最大半径约为20cm左右,不影响行人,也没有安全隐患。高度相对降低,从不足人身高到高出一头半,约高90cm,从100cm-190cm之间吧,查看站牌只用轻微抬头,而不需费力的扬头。最最主要的是线路站名的排列是自上而下,而站名则从左到右。这和老站牌的差别仅在于线路排列和站名文字排列的方式做了调换。其实,在设计上,自上而下和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都是最常利用的,老站牌的线路从左到右就造成了单个站名变成了自上而下--竖着阅读,优点竖版的古文阅读的感觉。而新站牌将站名--一个有意义的词--横向排列,则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这就是UCD体现之处。
此外,立柱比长方灯箱占用面积少,成本低,一根立柱四面包围最多可以放置8个站--当然,如果有三面柱、四面柱、五面、六面的话,则可容纳的内容更多。当然,包裹起来了也可以做灯箱,比起简单的老式铁站牌,进了一大步。
对比香港的站牌和上海的新站牌,不难发现设计中的差距。
做设计是一个不断体验和学习的过程,无可否认,对生活的观察是设计的源泉,我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学习。
说明:原谅我的懒惰,图片均来自盗链,不能保证有效期哦~
高高的金属柱,辐射状伸出,大约40-50cm,一面为到站,背面为线路站点。但是一般观看距离为距立柱30-70cm,感觉高度略高。但是,站位距离稍远,则背面的线路站名看不清楚了--我不得不承认,本人戴镜视力貌似不足1.2。
根据人体工学原理,人体的最佳视觉区域是在人的水平视线高度以上20cm、以下40cm之间的60cm宽的区域内,当然一些大型的展示设计会将范围调到高度在80cm~250cm之间的区域,但是考虑到站牌的大小和字体大小限制,又不适合250cm的高度对于一个165cm的人而言,仰头的动作将会非常吃力。但是一旦高度降低,伸出的铁牌尖角对于经过的路人也是很危险的。
后来大量灯箱站牌的出现对视觉高度是一种改善。灯箱正面背面分为两个区域,上面是站名,下部区域是同站的所有公交线路列表。每条线路各占一行,依次自上而下排列。在各自的行中,有线路站名,其中本站名以红色带背景色标示。最下部有文明公约之类的作陪衬。
这种灯箱站牌有几个好处,不仅解决了仰视辛苦的问题,尤其是夜幕光线不佳的情景。站牌背面有些安装了液晶电视,播点新闻、娱乐、生活、甚至广告。此外,灯箱的正面就是一广告,经济头脑可见一斑。有些线路还曾开通了目前到站的红灯指示,乘客可以知道等候的车最近一辆到达了哪一站,估计还需等待多长时间,不过这些高端服务开通的少,被破坏的多,遗憾。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一旦某个站点只有一辆公交线路,这么大的站牌,占地较多,相对成本就高了。
最新的站牌也是围绕一根立柱,不过是封闭包裹着立柱,而不是辐射伸出。目测最大半径约为20cm左右,不影响行人,也没有安全隐患。高度相对降低,从不足人身高到高出一头半,约高90cm,从100cm-190cm之间吧,查看站牌只用轻微抬头,而不需费力的扬头。最最主要的是线路站名的排列是自上而下,而站名则从左到右。这和老站牌的差别仅在于线路排列和站名文字排列的方式做了调换。其实,在设计上,自上而下和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都是最常利用的,老站牌的线路从左到右就造成了单个站名变成了自上而下--竖着阅读,优点竖版的古文阅读的感觉。而新站牌将站名--一个有意义的词--横向排列,则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这就是UCD体现之处。
此外,立柱比长方灯箱占用面积少,成本低,一根立柱四面包围最多可以放置8个站--当然,如果有三面柱、四面柱、五面、六面的话,则可容纳的内容更多。当然,包裹起来了也可以做灯箱,比起简单的老式铁站牌,进了一大步。
对比香港的站牌和上海的新站牌,不难发现设计中的差距。
- 香港站牌四面包裹的铁质边缘颜色鲜亮,而上海的选择马路色--青灰黑,鲜亮的红色则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避免行人不注意撞上去而发生危险;
- 线路图都是自上而下,香港站牌选择了两面放置站点,而上海新站牌则呆板的统一排列,两侧交错,产生变化,也增大了文字行间距,可以增加信息的有效辨识度(英文的自动成行的特性优于方块字的中文,效果会更好)。整齐排列的方块字在行间距不够大时,视觉搜索会较为吃力;
- 此外,香港站牌减小了字体大小,流出右侧一部分空白区域提供本站和周边更多的信息,对游客是很有帮助的。就像看到某线路路径陆家嘴,对于一个不了解上海的人来说没有丝毫价值,如果在旁边的空白处说明,陆家嘴附近有国际会议中心、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艺术中心、海洋馆等,这样,"陆家嘴"三个字对于人们就具有更多意义了。
做设计是一个不断体验和学习的过程,无可否认,对生活的观察是设计的源泉,我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学习。
说明:原谅我的懒惰,图片均来自盗链,不能保证有效期哦~
No TrackBacks
TrackBack URL: https://www.thinkjam.org/tjmanage/trackbacks/1232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