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想家,刚离开妈妈独自生活的人总爱偷偷哭泣--以为自己脆弱,其实大家都一样。别小看,我这样的还经常去劝同学呢~实属坚强一类了~
很喜欢去我们这楼的公共阳台--冬天晒被子,晒晒潮湿的心,冰冻的手,夏夜可以看着月亮想家,偶尔还有轻轻的啜泣为我伴奏--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多好的诗句呀~愿明月代传信,寄我片纸儿慰离情~
最后想到当时的主旋律,澳门回归,引申了一下,不知是不是画蛇添足?
乡恋 (1998.3.25 定4.4)
还记得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那种懵懂的感觉,似乎不明白这是何种愁思,竟缠得人魂萦梦牵?毕竟未离开过母亲和家人的我又怎能体会的到。
如今异地求学,半年一次的相聚成了一年中最大的喜事,仿佛连生命也为了它而延续。
犹记母亲初次送行的情景--车窗内外,四手牵,她说:“不哭,长大了要更坚强!如今出去上学,是好事,应该高兴,应该笑啊……”。可话未说完,自己已泪流满面,泪水点点滴在我心里,痛在我心中。模糊地看着母亲,反复提醒自己“男儿有泪不轻弹”,努力压抑着迸发的情感,强制着几欲决堤的泪,可母心儿心心连心啊!即将一别数月,怎能让人不依依难舍……还是窗口,看着母亲渐小渐消的背影,所谓“坚强”荡然无存,热泪滚滚而下……握着车票,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因为终于明白这张宵小的车票是多么“大”。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却要相隔万水千山了。从此“盼”走进了生活,盼日历变薄,盼拿到那张回程票,自然记忆中也多了一个地方,梦魂归处--故乡。
无数日夜,飞鸿汇成了思念的纽带,一头系着我,一头系着家。而思念犹如潮汐,明月对其起伏涨落有着无法抗拒的“引潮力”。每每看到皓月当空便会想起同在月光下的母亲和同被月华沐浴的故乡。真是悠悠相思万里长啊!“千里明月”又岂能“寄”的起?似乎昨日还依偎在母亲怀里唱童谣,数星星,今日却两地相思成灾了。那童谣仍在脑海回荡,而星星却知趣地藏了起来,大概它们懂得了相思苦吧!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天晴会想到故乡的云,天阴会想到故乡的风,炎夏酷暑会想到故乡排排清凉的绿荫道,寒风凛冽会想到故乡的雪花豪情满天飘。故乡的楼不高,人们却有着异常淳朴的微笑,故乡的街不阔,人来人往更是异常热闹。当初,以为“能领悟到海的雄姿是最大的荣幸”,可当我每天都能荣幸万分时,却不禁想到了那清澈如碧的孔雀河,还有关于它那美丽动人的传说……总之,记忆中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成了脑海深处的至景。
多少次梦回故里,亲人团聚,醒来时却只能独对黑暗及梦里浸湿的枕巾。如果这是“甘前苦”,,那四昼夜的归途便成最后一道“关隘”。疲惫的身体,臃肿的双脚,困乏的眼睛……。但一想到即将重回久别的故乡,亲人的怀抱,布满血丝的眼睛也立刻会熠熠发光,所有的苦累都如蛛丝般轻淡了。日夜的期盼就要成真,握着车票的手不禁颤抖,却是与离时不同的激动--魂萦梦牵的地方,魂萦梦牵的人,近了,近了!……甜蜜充斥着一切,微笑代替了一切!
疾驰火车轰鸣着……。听!似乎从远空伴着时光的脚步声隐隐传来“想念你啊,故乡母亲”!回应却如雷鸣“归来吧,游子,亲人”!--仿佛回到了1997年7月1日,原来这就是根对于叶的重要,叶对于根的依恋。百年了,香港、澳门对祖国母亲--大陆故乡的依恋不正如此吗?又何亚于此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