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禁(2005)--感《红字》(The Scarlet Letter,1995)

上周看的电影《红字》(The Scarlet Letter,1995),触动很深。或许一些专家尤其文学人士带着原著的条框去定格她的时候,会有众多的非议。但是从电影以及改编剧本的角度来看,不可否认《红字》算是成功之作。

她没有完全照搬霍桑小说的原貌,事实上,想要完全照搬也是不可能的。小说从海斯特受到公审开始,而电影却为她补充了一段前因,使故事更完整,人物行为和性格更突出更具特点。我认为,这段海斯特来岛,不惧欺辱,不理会他人眼光,以及丛林巧遇阿瑟牧师等等的安排都为后来打下了坚实的伏笔,这种伊甸园般的场景,一见钟情的相遇与后来受审,以致丈夫回来后的压抑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是谓欲抑先扬吧。……

……另一方面,小说以人物心理的刻画为主,主人公海斯特身上的红字与阿瑟心中的红字,甚至作为新一代小珠儿本身就是红字的象征,三条线索一齐发展,丈夫不断的对牧师进行心上的拷问,两个有情人也因为相爱是过错备受煎熬。当然,一部电影是无法通篇展示心理活动的,于是电影《红字》中导演将这种心理活动具象化,用阿瑟的自责行为,丈夫的复仇计划等等呈现给观众,这就是电影语言的不同之处。全篇以小珠儿的口气画外音叙述,结尾也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过最后阿瑟还是由于过度的自责和内疚英年早逝,海斯特也没有再和别人在一起--“或许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吧”。其实经历过这么多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最后能够正大光明在一起,一天已是足以,更何况月月年年,不正是那句老话“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据说,结尾还是按照Dami Moore的意见修改的呢。似乎与原著已经相距甚远,可是影片所表现的精神和想表达的内涵还是与原著如出一辙殊途同归了

巨喜欢男主角Gary Oldman演的阿瑟牧师,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是一颗炙热的心,他有知识有风度有思想有理想,他希望以真诚打动印第安部落“邻居们”,避免战争,他把圣经翻译成他们的文字,想与他们共享教义,他深入部落帮助他们,与他们结为朋友。可是统治者们竟然利用他的真诚和友谊妄想消灭异族。他才华出众是少女们的偶像,他与海斯特偶遇一见倾心。他们戏剧性的在聚会上被多次引荐,他们一个漂亮骄傲,一个风度翩翩,他们有共同的爱好--读书,他们更能看穿彼此的心。怎奈海斯特已嫁作他人妇,于是俩人小心翼翼的相处着,苦苦压抑着真挚的情感。她不去想他,他前往遥远的部落传道,一切的自禁只为忘记,或许稍许渐淡相思。可是真正的情感却在这种“禁”中一触即发。Gary Oldman将角色的情感用表情甚至眼神和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的心与他一起流泪流血,一起在禁中煎熬。

我也“禁”了几天,总想认真写篇blog,可是感情还草草未准备妥当,直到这种感觉突然迸发时,就象海斯特听到了丈夫的死讯,那种欣狂还略显自责的的情感,于是我将即日的压抑喷发出出来,历练、凝固成一首“禁”。


(2005.3.9)
谁用发丝捆绑住灵魂
心痛得呼吸都变得无力
谁的尺子试探着距离
遥远的无法测量的缝隙

谁用双手包裹住抗拒
怎么还能听见风的叹息
谁的信仰践踏着心灵
如何能萌生出春的痕迹

锁不住的心 情不自禁
忘了谁的谁 又想起谁的背影

谁用眼光锁住了神奇
神奇般望穿了铜墙铁壁
谁的剪影住进了圣经
圣经点燃了似火爱情

谁用美丽来点缀衣襟
衣襟织绘着猩红的字
谁的勇气刺破了禁令
碎片散落了一地的光阴

锁不住的心 情不自禁
忘了谁的谁 又重回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