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文化传奇之: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岩的小说和剧本一直为读者和观众所追捧,其同名电视剧也广受欢迎,成了早就青年新星的“星工厂”,甚至有人将海岩班子与琼瑶班底相比,除了时间上的差异--琼瑶时代持续了三十多年,而海岩风潮只区区十来年,其他别无劣势。

到海岩的作品,从80年代末的《便衣警察》,90年代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到前几年的《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死不瞑目》《玉观音》和近年来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深牢大狱》《一米阳光》,几乎每部作品都捧红了一批电视新人。从影响力上看,其不亚于琼瑶。此外,从读者群来看,琼瑶迷门多数为青少年女生,而海岩的读者则更为广泛。道学家从中看见教化,政治家看见时代,英雄看见崇高,小人看见狡猾,男人看见美,女人看见爱……所有海岩的读者拥有的共同感受是:好看。

视剧也是。海岩故事情节的曲折在 意料之中又超乎想像,不管怎样很符合人们求新求奇求变的心理,符合老百姓人性的一面又挑战观者易感的脆弱神经。于是有人总结出海岩剧的三大特点:主角必死无疑,女“强人”很无情,为富一定不仁--到底有些道理。


究海岩小说让读者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巨大"杀伤力",六味猛药不得不提:

■恋情六钱 每一部海氏作品中都有一段或几段复杂的两难恋情,爱看爱情故事的人定可大过一把瘾。

■悬念六钱 身世迷团,性格迷团,罪行迷团,在海氏作品中有无数的悬念,等着你揭谜底,翻来覆去找答案,是很有意思的事。

■人性五钱 人性的善恶在海氏作品中闪耀着美好或罪恶的光 。

■道德四钱 海岩的小说从来就有一种道德教化功能,这是其作品枪林弹雨背后惹眼的光芒。当然海岩每一次探讨的道德问题都有不同的侧重,有公德、私德、政德、警德等等,但永远不变的是情德。

■时尚二钱 海岩是观察和表现时尚生活的高手,一方面是当下青年的时髦物质消费,另一方面是今天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在海岩笔下都栩栩如生出特别的情调。这种气息同样令人着迷。

■节奏二钱 在读者的阅读行为中,作品叙述的节奏是无处不在却又最难感受到的。你会为海岩的叙述节奏感到舒适,却未必意识得到这是怎样一种节奏。《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会以一种变幻的节奏令读者牵肠挂肚。

外,海岩的作品另一个讨巧之处在于,它既不是严格意义的严肃文学,也不是纯粹的通俗文学,因此具有所谓严肃文学和所谓通俗文学的双重性。海岩小说中的复杂人性、双重性格和宿命色彩是通常人们用来标志所谓严肃文学的,而海岩笔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的类型化则使他的创作与所谓通俗小说和流行电视剧脱不掉关系。

分析海岩四大类型人物不难发现端倪。
如:京城4少--《便衣警察》周志明;《永不瞑目》肖童;《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吴晓;《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韩丁

还有什么4大名捕,四大家族,四大金曲等等。此外,海岩笔下的美女是不问出身的,既有市委领导的女儿(《便衣警察》),又有落魄人家的千金(《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既有边陲地区的缉毒女警花(《玉观音》),又有外省小城的业余女模特(《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于《玉观音》电影版倒是看了些,电视太长了,无耐心。这次无意翻玩《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从中读到些什么?……仁者见仁吧~

那首篇末的小诗,摘下来,它让我想到一张主色调为灰兰色的图画--

haitan
没找到想像中那张……

那个夏天,并¸遥远,
亲爱的你跟我走向海边。
为了一声永远,遗落半生长叹,
我多想再看看你的脸,
可是我已心灰意懒。
曾经有一次约会属于我吗?
曾经有一个亲吻属于我吗?
曾经有一声祝福属于我吗?
曾经有一句实验属于我吗?
可是我已心灰意懒。
那个夏天,并不遥远,
亲爱的你带我走向海边。
我多想再看看你的脸,
可是我已心灰意懒。


·也许因为我们都 还年轻,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那么容易被诱惑,又那么容易失望。我们的悲剧就在于都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幻想,当做固定的雕像。我们没有想像过对方也有缺点,总是一心期待从对方哪里得到幻想的一切。所以,对方给你的每一点爱意或者无情都能逼使你求生或者求死。也许恋爱本身就是疯狂。

·失败的经历常常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人生养份。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痛苦,也常常能产生同等的觉悟,说不定今后能成为一个很有质量的人。

·佛释:身心的安顿始于智慧的开启,中间经过烦恼,恐怖,颠倒梦想的断除,然后越过生死的大河流,达到一个清静不动的境界。愤怒和悲哀都是虚妄的,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可是千万不要太入戏,不要计较得失。得也安,不得也安。一切欢乐和苦难,都是有因缘的。人要随缘而安。


参考:解读海岩剧三大特点,海岩迷魂配方,海岩和琼瑶一样老去,当他们遇上海岩,当她们遇上海岩,海岩四重奏,最是言情说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