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初读到陈书梅女士的《图书馆组织心理研究》中的工作压力部分时,感悟很深。书中对工作压力以及压力的成因作了比较全面和详细的阐述。年末,领导提到一些工作倦态情况的出现,又翻出来重读了这部分,随手笔录,学习点滴。
所谓压力的副作用是指过度的压力影响个体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导致免疫功能的失常。
对于压力的分类:1.压力为环境中各种威胁性的刺激,施加于个体的要求超过个体所能负荷的部分。
2.个体反应Selye认为,压力是“个体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只是身体所产生的一种非预期的反应;亦即在面对内在或外在环境刺激时,个体心理、生理上的直接反应。
3.压力是一种个人与环境间交互影响的结果,为从刺激至反应的过程。压力具有双面性,Selye将压力分为优压和劣压。适度的压力可以帮助或刺激个体成长、解决问题,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应变能力。但是压力的度因人而异,也因环境而异。
压力源:
工作压力(Job Stress)--是个体与工作环境互动后,当工作的要求超过个人所拥有的能力与资源时所产生的压力。其负面效果包括产生威胁感,个体生理心理失衡,紧张,焦虑,挫折,苦恼,工作倦怠等。
主要原因是由于情绪耗竭,去个性化(缺乏对人的关心)缺乏个人成就感等。
压力是因,倦怠是果,是压力的负面表现,是持续的压力积累形成的巨大压迫感、焦虑和沮丧。但压力并不是工作倦怠的必要条件。
压源分析:
总体分为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
组织因素包括生涯发展、人际关系、组织结构、任务需求、角色需求、组织领导、工作环境7方面;个人因素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人格特质,一半A型人格的人感受压力大,身心伤害大。
馆员作为服务行业其压力有自身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本书引述了Payette 和 Guay1981年进行的问卷调查,Leung1984年对记数馆员的压力分析结果,以及Bunge1983-1986年对压力源的分析,最后得出了一张众学者压力源比重表。此表显示,诸多调查研究工作压力的主要成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工作负荷8、组织人际关系8、读者8、工作物理环境7、组织文化与气氛7、办公空间5、科技5、工作本身5、管理风格5、环境变迁5、家庭子女5。
此外,作者的调查问卷还显示了工作压力与年龄、性别、学历、工作性质、工作年限、现任职务、人格特质等因素也有关系。
对于如何应对工作压力,陈女士从压力管理和组织策略两方面提出对策。如在审理层面要加强锻炼,适当休假,放松身心;此外在人质压力的基础上正向思考,克服自我怀疑和完美主义,增强幽默感,自我潮解,多沟通,还要进行自我肯定训练,用于表达想法,进行时间管理等。而从组织上看,通过学习和讨论来使馆员认识压力学会应对压力,发展组织内的社会网络,以及通过软硬环境改变,加强组织文化手段都是建设性的策略。
总的来说,个人就本章节的学习还有一些私人观点:
1.这部分书中对国外文献的引述和介绍很多,也比较全面,但是相对来说这些国外文献的时代略久。
2.作者提到的“国内”文献只限于台湾省的研究现状,而大陆诸多的以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人力资源等为关键词的文献和学术观点都没有列入调研范围(至少在书中未见提及),甚为可惜。
3.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在台湾和大陆有很大差别。在台湾省,图书馆员是经过考试获取类似公务员的资格,入行门坎高,因此待遇和地位也高。大陆,尤其是小规模的图书馆,馆员基本等同于了看门人和守书人。在高校作为教辅也是地位和收入最低的,因此压力更大。
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压力管理部分了。个人属于消极怀疑略带完美主义着,总是自己给自己施加无形压力,有时累的几乎崩溃。希望学习、实践结合,自我调节,舒缓压力,积极主动,为国家作贡献。呵呵。时间管理也很重要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