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当时的感想

blog疏于更新,电视也少看了--虽然这期胡言乱语还是针对电视,不过那是两周前的星点记录了。

本文决无时效性,请读者先将时钟倒退至2006年。

最近看电视,比较关注创意,尤其是娱乐节目的创意。在这方面似乎改版的东方卫视似乎独领风骚,从绝代双骄到武林大会,延续到最新的非常有戏。而原地方卫视中雄踞宝座的湖南台继超女后,似乎后劲不足,最近隆重推出的名声大振也只是东方卫视“绝代双骄”的的改版。创意可贵,不只是标价贵,亦有弥足珍贵之意。想起近期设计的一个站点,对于整体风格,色彩,文字、链接显示以及图标等都花费许多心思,此外还有上百页的内容组织。或许外行真的不理解为何前期的设计会花费那么多时间,正是因为那些脑力劳动的创意是有别于后期内容的手工活计的。

看了流金岁月的好几期演员班聚会,有中戏 96 ,94 级,北电96 ,94 级聚会之类的,前些天看到的是北电88 级聚会,那些珍贵的“史料”,看到少年稚嫩的脸孔,仿佛又回到年轻时,回到那个年代。每期都似曾相识却各有不同。看着他们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也想起我们大学的同学们,和那段最纯真的时代。不知我们什么时候也有这般相聚?

有两期鲁豫有约中都涉及到对孩子的教育。一个是犹太人莎拉对子女的教育,她受穷之后立志要做富豪的妈妈,一定要自己的孩子做富翁。孩子们很小就被要求独立赚钱维持自己的消费和学费,甚至在家庭中家务活也是可以用钱来雇兄弟姐妹完成。莎拉要求孩子每人送她一把钥匙什么车呀,房呀,保险箱呀,似乎这样给她钱就是对她的孝顺。她由始至终说的很激情很自信,因为她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令孩子们都很有钱因此而了不起,她今天的有钱是她当年受苦受穷时发誓要作富人、要做富翁的妈妈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似乎达成目的非常成功。我倒觉得他很悲哀,当一个家庭,母子、兄弟之间只存在金钱关系的时候,当亲情表示只是金钱的进贡时,我仿佛看到了亲情的沙漠~另一个 8 岁孩子侯鸿儒(号称私塾神童)接受的教育就更令人不解了,孩子8岁了,最近这两年就是在和父亲共同阅读的快乐中渡过,只是不知这种阅读的快乐是否可以替代一切?笼中鸟何尝知道什么是自由的快乐?更不知这样的父亲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教育能力),为了出名还是所谓的真的为了孩子?不过孩子显然在频频上镜和接受采访中学会了许多交流和应付媒体的招数,这对于他来说或许是较为健康有益的知识吧。

年末的局较多,加之频频旺旺改善生活,显然吃坏了胃口,周末的小聚显然难以满足我的扁扁大胃。这感觉就像引进大片之于中国观众吃坏的胃口,精彩看多了,即使精心制作浩大场面都无法让人心跳加速。反倒是一些缓缓道来的动情故事或许能拨动心灵的共鸣。电影台某说电影节目介绍了近期一部新片--《定军山》。影片讲述的是中国电影之父于仁泰,出于一腔爱好自己出资探索“影画”,并与谭鑫培合作的故事拍摄《定军山》的故事。影片最后一幕(虽然只是片段)真的让人感动了--电影放映时观看环境嘈杂,录制的唱腔无法听到,于仁泰不得不亲自配唱(让人想到了美丽的大脚中放映员配音的一幕),却心力交瘁体力不支唱不出来了,这时谭鑫培清亮的原声从场中想起,继而场中的票友合唱起来……看到这里,鼻子一酸,之前种种艰辛都似乎有所回报。当然影片也有败笔,就是添加一段于仁泰徒弟和野蛮格格的爱情故事,不仅喧宾夺主还画蛇添足,为什么所有电影都要加一段所谓的噱头的爱情故事呢?

这些关于电视的记录来自于两周之前了,最近受到同事苦学的感动,多看书少看电视了,因为感觉自己最缺乏的是基础的积累和夯实,或许也因此而保守了吗?被批判为“保守派”“不接受新事物”“固执己见”“打压新观点”…………我只是不接受Vista而已,而且更不理解为什么微软和硬件厂商的联盟大家都知道还去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