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台湾大学图书馆的林光美女士的关于特色馆藏的报告,结合2.07的体会,可以看到台湾同行令人瞩目的成绩。
林女士简要介绍台大图书馆之后,以特色馆藏建设的两个成功项目为例展开报告。报告简介但内容极其丰富,远远超出了对于数十张PPT的内涵,甚至超越了报告精美设计制作的惊艳。
报告中,我听到了项目策划、实施、成员挑选、争取利益、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以及如何挖掘现有资源的亮点,如何有序组织制造“产品”,如何以制度保证做好服务,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等等。台大图书馆领导很有经济头脑,深知司马迁老先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真谛,一系列举措(貌似所有项目都与这个万恶之源有关)是在为图书馆争取利益和地位,同时也是在为馆员争取。就像多年前感受陈书梅老师的报告时的体会,馆员也是“以人为本”中的核心,切实关心馆员利益才能令图书馆进入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以读者为本”。她们的举措貌似比国内“以读者为本”的大旗更实在,是的,“实在”这两个字足以代表台湾同行留给我的印象。
总结了一些收获如下:
1.关于特色馆藏的来源。搜集名人手稿,辅之以较为正式的捐赠仪式和宣传报道(如成果发表会,作品研讨会,媒体报道等),以此强烈的成就感“俘获”更多前来捐赠的人心,则捐赠者络绎不绝也。另一种是通过广接各类数字化项目,从中已有馆藏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源,如同类的系列文献,以及她提到的“歌仔册”等意外收获。其实是将已有资源分主题有序地系列化为特色资源产品的过程。
2.林女士介绍了资源采购无副本,以及如何选书的经验。她们通过学科馆员获取了学院教师教授推荐的书目,制定书刊选书政策,进行月选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相信这样采购的图书利用率是极其高的。与吴锦范老师的交流也发现他们对图书甄选采购也有自己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结合网络书商的畅销数据再经过馆内的筛选等,或许台湾同行的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3.林女士不止一次谈到项目中与公司的合作,如编目,校史馆等,陈光华老师也谈到国opac查询时书目封面的问题,似乎是和网上书店等洽谈取得了版权,此类可以和商家合作而成本不高的互利何乐而不为?至少台大馆从订购到上架的神速(10天左右)足以令人钦羡了~
4.工读人员的参与。还记得听到吴锦范老师介绍他们馆正式人员只有8人时我的惊讶,估计会大于偶像王菲复出的消息(当然还不失实事,也希望不会是),后来经交流得知他们馆聘请了很多工读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勤工助学)参与流通、阅览的工作,,这在今天林女士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工读人员的问题,这样机构的简而精远非我们所能比,这与制度、规模、历史遗留问题等众多因素有关,不论如何“人口众多”却非“地大物博”的大馆是否会感到汗颜?
林女士款款而谈,成竹在胸,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实干和激情,她的无所保留、直接而真诚的谈吐也让人领略到一种与众不同的领导风格。
梵高的左耳
你好Mercury,想请问你有没有关于“需求导向式销售”及“客户转介绍”的资料或PPT,我急需它做专题,这是我考核的一部份。请用MSN联系我或到我的空间来留言。谢谢。
mercury
我对这两个概念一无所知,帮不上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