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否:良心与理想

天终于看到张居正结束了,没有夏言、严嵩、徐阶、高拱那般几经挣扎的痛苦,似乎很淡然。

一直以为这个56岁的宰辅在这中年时期还会有所作为,或许他真的知天命了,真的想走却又被虚假的强留。

两年,仅仅两年之后,一句平淡的话预示着他的故事的终结--"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帝国内阁首辅,上柱国,正一品太师兼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年五十八,谥文忠。"这种结果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就像书法挥而就的结束动作--促而有力,余韵盎然,回味无穷。

继而墙倒众人推是历史中不断重复的群小作为,但是明月大侠接下来的一段话却读来亲切备至,触及心灵很深很深的疑惑,却又像是出于自己笔下。

"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我记得,当时我碍于形势,连连点头,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这两样东西我还带着,虽然不多,总算还有。

当然,我并不因此感到自豪,因为这并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坚强,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于,我遇到的人还不够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吃的苦头还不够大。

我也曾经见到,许多道貌岸然的所谓道学家,整日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所作所为却尽为男盗女娼之流。

我并不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仅此而已,虽不合理,却很合法。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历经沧桑苦难之后,都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经,我无数次自问,还有理想吗?当年的梦想是否依旧?

心灵的反思是痛苦的,拨开那一层层伪装的坚强外表,唽嗦而落的是连着血肉的甲壳,可是每一次的痛都有利于恢复清醒,执著我所坚持的,寻找我所追求的。

从踏入大学校园至今十年了,渐渐发现理想犹如镍镉充电电池,即使充满电其能量也不过尔尔。从前常常因此怨天尤人,总以为是社会和环境打磨了我的理想,是人心险恶和现实无情消磨了我追求理想的热情。可是看了明月大侠的这段话,真令人自惭形秽。

或许这种想法一直在心中,就是不愿去正视它--理想其实只在心中,一直在那个你想着它的地方。

心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对于为数不多供奉在博物馆我不惊讶,可是对于为数众多散落于乡村、城市的污渠或垃圾场却具有共同"腐质"特性的现实,相信惊讶的人也不多了。麻木?这个词总令人想起鲁迅先生。

与有信仰的人交流此问题时,总能令心情平静心下宽慰,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也该去寻找一个信仰?至此明白了,良心也是一种信仰,我曾经是忠实信徒,希望终身守护这个誓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