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

纯属巧合,前段时间生活中充满了"狼"的气息,如狼环伺。

狼,维基百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学名Canis Lupus),或称为灰狼哺乳纲犬科,DNA序列与基因研究显示狼与家犬有共同的祖先,为现生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物种。"


有亲眼见过狼,对它的了解主要还是来源于电视和文艺作品。(墨神的凡龛

  • 狼的狡狤和团结使得它们完美地遵循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饥饿是力量也是它们更凶残的源泉,弱肉强食,弱食强脑塑造了狼王,这是《以沙漠为背景的人与狼》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墨神的凡龛
  • 《300》(2006) 高精的画面,过渡的后效渲染,饱满的色彩与景致和肌肉蓬勃的健美先生群像的刺激下,有女为之疯狂了,可我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的是片头那只矫健凶狠的狼。此狼 具有三个特点:貌似极度饥饿因此也极度凶残,单独活动,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一切作为参照物只为突出主人公在放逐阶段的英勇,因此,此狼充其量是个道具。
  • 看过《亮剑》 吗?记得李云龙的名言"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的名言吗?人们都用犹如饿狼一般"嗷嗷叫"来形容李云龙的部队,"嗷嗷叫"是狼的品质之一。剧中从头到尾都可以听到人们对李云龙部队的评价"部队领导到士兵'嗷嗷叫',不吃亏"--这也是"狼"的特点,一种充满活力、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有人称之为"狼性"。《亮剑》火爆的另一原因就来源于此--本片也是领导力、管理、沟通等培训借鉴和引用的经典范例。(遗憾的是,我看的是24集版,相当于原书的前1/3,其后的内容虽也精彩,却多了些许苍凉,不过对于我来说是关于那段历史的课外资料。)

草原狼

二十多年前,齐秦一曲《狼》红遍中国,他以清冷的嗓音唱着一匹北方的孤独的狼的传奇。"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二十年后,一个叫作姜戎的人以一部《狼图腾》继续了这个狼和草原的传说。

《狼图腾》出版于2004年,也是我在两年多前的一次阅读调查中就锁定的目标,当时只知道它关于狼。时间退回到半个世纪前的草原,作者亲身经历的"人与狼"的故事重现,这种触及灵魂的体验也正是本书的最大亮点。(墨神的凡龛


开篇作者便以引人入胜的"鸣金震狼"的故事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睛和读者的心,继而用人-狼-草原所有草原生物争夺资源又相互依存的关系链条将一个个精彩的人与狼,狼与羊战斗的飞狼传说,狼群围剿军马,圈黄羊,掏狼崽,养小狼,抗白灾、黄灾,打狼灭狼等精彩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一条耀眼的珠琏。文中作者还提到了对于狼烟,狼耳,狼嗥,狼的捕食,进食,习性等的观察,非常有价值,因此来自生态学、生态伦理的好评如潮。书中,陈阵是主角,可狼的故事中,他则转变为观察员和研究者。陈阵让读者有了新发现:狼是群居的动物,它们团结合作,所以有了"飞狼"的传说,那么是否因为草原狼食物丰富,才未见到类似沙漠中"狼吃狼"的现象吗?"狼烟" 并非狼粪燃烧的烟,作者发现"烧狼粪就像是烧羊毛毡,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比干柴堆冒出的烟还要淡",那么古代示警的冲天直上的黑浓烟又是什么?狼耳与狗 耳的区别倒是别有小趣,貌似少与人接触的性格刚硬凶猛的动物也有"硬骨头的耳朵",如狼狗,如牛头狗,耳朵真的与性格有关吗?书中有一细节,毒药灭狼时不仅撒到死羊上,还有伪 装,定期更换新毒药,因为"狼鼻子尖会闻出来"不上当,这与某科学实验中"套上羊皮的毒汉堡令狼不敢吃羊"似乎有悖,难道亚洲的草原狼比美洲狼聪明吗?......《狼图腾》似乎成了科普书籍,引发了我的"十万个为什么"。(墨神的凡龛


"狼"与"羊"

但是,聪明的读者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陈阵逐渐融入了草原,他对狼的态度也从"好奇、痴迷"转变为敬畏和崇敬,甚至与牧民一样把一切都归之于"腾格里"。对于"狼的圆形跑道"的看法,小狼捕食活物的"仪式"其实是生物本能防御的遗传,可是陈阵破译的结果却指向了原始宗教,理性的消逝和腾格里的凸现令其彻底放弃科学,退回到人对图腾、对自然的顶礼膜拜。于是,秉持着理性的刀锋夸夸其谈其科学理论时,故事变得可笑了。为证明"狼图腾"乃华夏图腾的说法,文中引用了诸多关于狼的"少数民族"传说,作者还简单的用"狼性","羊性"来概括民族性,用断章取义的历史来 佐证,不免过于草率。(墨神的凡龛

者借狼的故事在将生态,大命是草原,生灵是小命,没有大何来依赖草原生存的小命?而农耕文化就是破坏"大命"的根本。我最初读到"羊性"代表东方文明和"农耕文化"时,也曾非常畅快,但紧随而至的是困惑。因为按此推理,人类应该放弃先进的"农耕文明"回到较之落后的"游牧文明",应该放弃改造自然创造环境退回到与天地斗,在自然中生存并斗争的状态,遵循"与残酷竞争当用残酷,与冷血斗狠就更冷血"的剥离人性之后的动物生存规则。人类自从脱离了蛮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开始,区别其余生物的在于制造工具,如今需要的不是智慧,而是应该摒弃万物灵长的光环,将狼放置于与人平等甚至高于人的"图腾"和精神崇拜的位置,崇拜狼,敬畏狼,与狼共司草原,提倡生命平等,共同维护生态的平衡--这与无异于退回原始社会。

认为,人区别于狼,在于人能认识到狼的基于生存本能需要的----自尊、独立、冷静、刚勇、坚毅、顽强、执着、团结,明白狼称霸草原具备的精神品格和必须的残忍,弱肉强食的规则,但是人,尤其是发展到今天的文明人却不能抛弃进化的成果回归野兽状态。草原命薄,植物难活,动物命薄,生命可贵,那么人呢?口口声声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是否将人的命等同视之,岂不是视人命如草芥?历史的倒退在作者提到的每一次游牧民族向东、向南的征踏战乱中已表露无遗,但作者看到的只是"狼性的输血"......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主体也随着在生产力的发展中不断变化,依赖于天地草原的游牧文明迟早要被具有生产力的农耕文明所取代,而后再被更先进的生产力取而代之,历史的车轮就是如此滚滚向前。同时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对环境的意识的增长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反对功利性的对环境的掠夺"呼声已响起。保护自然需要在重视人类个体和生命的前提下进行的,否则无异空谈。

作者貌似通达的观点用大篇幅演讲的形式铺陈时,引发了评论界的强烈批判。但是,作为作者,他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其蹩脚而自圆其说或者是真理;同样,作为读者,也有权接受或反对。(墨神的凡龛



书以"狼"为贵

随着《狼图腾》的热销,书海中也"狼烟四起",或者说,《狼图腾》正是新世纪文艺作品中较为突出的一柱狼烟。《狼之性》从宦海沉浮的处世权谋为立足 点,大谈历史中各具特色的"披着人皮的狼",虽为尘烟往事也不乏借鉴,以备立身处世防狼防小人之用;贾平凹的《怀念狼》借寻狼,来"寻找曾经迷失的自我, 无意失落的精神家园,让人成为真正的人";以及发生在青藏高原上《藏獒》的故事等等。《狼图腾批判》、姜戎的后续之作《小狼小狼》)也应运而生。此外《西方狼》、《雪狼》、《高原狼》、《与狼》等书作更是络绎不绝,大有狼来了之势。

狼,这种生于荒郊辟野长于苦寒之地已濒临灭绝的动物,在世纪交叠之时突然成了都市最热门的明星。一部偶然但注定有缘的电影将我带回一个世纪前杰克·伦敦笔下狼的故事。(墨神的凡龛


是狗,还是狼?

电影《白牙》(white Fang,1991)Ethan Hawk主演(近期看了太多他的片),改编自杰克伦敦的小说《白牙》。故事发生在北美,讲述了一只狼(狼、狗混血)在关怀和爱下转变成了一条忠勇护主的狗。对比《狼图腾》中小狼的驯养失败案例,我在电影中最初关注的是Ethan训狼、养狼,令其从狼变为狗的过程。坦白的说,总结之后,我本来准备将陈阵的失败归结为"放养与圈养",直到电影篇末郑重申明,故事纯属虚构,在北美没有人工饲养狼的案例(那么狼图腾中作者的亲历则更具有科学价值了)。无独有偶,杰克·伦敦的另一部小说《荒野的呼唤》讲述了一个狗变狼的故事,则有点像《狼图腾》中的野狗"二郎"。姜戎描写了"二郎"的与众不同,但是没有探讨原因,而巴克似乎就是其最好的解释。杰克·伦敦的这两部作品中还深藏着"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命运"的哲学思想。他一方面宣扬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超人哲学、斗争哲学,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爱和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这种以他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至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同时,尔文和斯宾塞等的进化论思想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表达,或许这也是其作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墨神的凡龛


当狼遇到人

在动物世界中,狼是凶残的、贪婪的,自古人与狼的遭遇战总是夹杂着不快、损失甚至鲜血,于是即使"中山狼""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之类的贬义词也无法泄愤。记得《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吗?"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但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不可否认,狼固然凶残,但在文学的王国里,狼未必就不能构成一种复杂的审美意象(绝非暴力美学,呵呵),尤其是当其更深邃地揭示了人性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