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配乐诗颂的想法是看到那盘90年NHC出版的皮埃尔·波特的钢琴专辑(cascate),依稀袭记得以前校园广播时,曾经找到一首《心邮》的小诗,并自己补充了一段,配上《放歌》(好像),刚好在人声之间的钢琴伴奏朗诵,简直天衣无缝。如今却连噪杂效果的节目备份也在搬家时不知所踪,之记得“……你的心里有一条邮路,我不知道它有多长多长……的地方……”。于是听林海的音乐,好像那音乐本身就在轻轻吟诵,于是有一种冲动,给它“找个伴”。又于是开始搜索巅峰时代的巅峰人物--很自然,找到了徐志摩。
老徐,果真诗坛首屈一指巨将,诗的意境,文风,韵律感都美的一塌糊涂。如此酷暑,吹吹诗风,品品茶,看看小文,倒是不错的避暑消遣。“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仿《陋室铭》为原生脑浆书《原生志》:
原生志
网不在大,有专则名。坛不在众,有魂则灵。斯是原生,唯吾德馨。门坊上阶绿,水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品清茶,阅诗经。避丝竹之乱耳,防案牍之劳形。塞外原生林,江南脑浆群。一笑曰∶“何陋之有?”
记得那是首次做homepage时,写的一篇小文。是想在网络上搞一些一直喜欢而没有机会完成的兴趣方面的事,圆自己一个多年的梦(见:《十字路口》)。文章(小诗)是为当时一个叫寻梦园的页面写的,有趣的是,完成后不久去杭州,从浙大的招待所走到西湖边的路上竟然发现有家“多功能酒店”也叫这名儿--简直郁闷,郁闷了好久!
整理时,记得有这么篇文章,却怎么没有找到,原来那些资料(softicp的logo创意和黑眼睛的稿)都被当废纸带到单位去了~哈哈
不记得什么时候写的了~总之97-98那会儿。好像感于范晓萱的“自言自语”,想模仿一首,最后却写成了小诗,本来还有些愤世嫉俗的字句“作古的名牌”,实在太俗了,整理之时,都删去了~
再次看到这两首小诗,发掘其中还闪烁着一些灵感的火星呢~差点记不起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回忆ing~依稀是高三,有次正上课,外面狂风大作,天色顿暗,同志们全都没了心思听,只见窗外垃圾纸袋漫天飞,只有恐怖形容最确切不过。老师也难得提早放学,众人顶着狂风卷黄土奔回家,路上就开始下起了黄泥雨。那时不知道,原来我们称的下黄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沙尘暴呀~“沐水晶”--大大讽刺哟~
假期画了几幅古诗词的画,其中之一就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游人》)不禁想到外婆。他们住的小山沟堪称是我们的避暑山庄,几乎每年都去……又想她了,我的奶奶(外婆),被这个胖囡囡压弯了背的奶奶~
现在更想回去探望她,天天祈祷,希望她早日康复--
初涉现代诗,不懂,乱玩排比~其实这时才发现行文并不是越华丽越好~不过我早已深中其毒。之后的不少非上乘的华藻作品就是例证。
是不是所有少年都如此多愁?愈怕愁,愈是愁~94年清明节,弟弟离开我两年了,虽然不时想起他,可是总不敢对任何人说起,尤其是母亲。写给弟弟的日记偷偷烧给了他,我们总是一起分享快乐和哀愁的,我的苦只有他知道~如果他还在,多好呀……